时间:2023/4/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07:17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建设“三晋花园·水美名城”是沁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对标省委、市委中心工作,确立高远目标、紧跟时代潮流,全力做足水文章,构筑发展新高地,全面推动沁县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境界、踏上新高峰的重大举措。

强教为先、强医为重、强商为要,打造现代农业高地、文旅康养胜地,建设“三晋花园·水美名城”。这是沁县全面塑造新时代新优势提出的“一二三”发展新战略。

水是沁县发展的优势

水是沁县发展的优势。沁县位于太行、太岳之间,系浊漳河的源头,公里海河的发源地,水资源异常丰富:近多处天然泉水,星罗棋布。西湖、南湖、北海、瘦西湖、圪芦湖等十余座湖泊。沁园春矿泉水水源有日流万吨的皇后七星矿泉水;是国际公认盛产好水的北纬37°间的世界黄金水源带。水质清澈透明,是低钠、低矿化度、含锶重碳酸钙镁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公司以高端化产品打入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绿是沁县发展的底色

绿是沁县发展的底色。全县森林面积达到75万亩,生态修复工程0.3万亩,退耕还林等工程造林4.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39%。良好的生态是沁县的金山银山。位于牛寺乡的九龙山和杨安乡的瓮城山“一南一北”两山是沁县山的典型代表,是上天赐予沁县的丰厚礼物,也是沁县良好生态的生动体现。尤其是春天的景色,更是精彩绝伦,人间仙境,央视连续两年进行报道。

文化是沁县发展的底蕴

文化是沁县发展的底蕴。位于县城二郎山上的南涅水石刻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北魏到北宋六个朝代的各类造像塔、单体造像以及碑碣等近千件,堪称我国目前最大的民间石刻馆。尤其是陈列在石刻馆内的各类造像石塔被誉为“中国之最”,是我国难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沁县是中国曲艺之乡,沁州三弦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沁州三弦书唱腔曲调板式丰富,音乐优美动听,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年左右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沁县是革命老区。小东岭东路军高级将领会议纪念馆和八路军总部旧址是一块红色阵地,这里不仅是沁县人民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教育后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特优产业是沁县的支撑

特优产业是沁县的支撑。沁县以高端化、创品牌、强服务为目标,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小米中的极品——沁州黄是沁县的特优产品。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县11个乡镇发展沁州黄绿色标准化基地6万亩,年产优质沁州黄谷子吨,带动多农户户均收入元。公司研制开发了以沁州黄小米为主要原料的谷之爱营养小米粉系列产品,并获得三项国家专利,目前销售市场已覆盖全国28个省、区,多个地级城市,终端销售店达到多个,并出口美国、加拿大。

晋汾高粱是沁县特色产业之一,是山西汾酒集团四大原粮基地,全县发展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0万余亩,遍布11个乡镇个行政村余农户,形成了“种植高粱—高粱酿酒—酒糟喂牛—肉牛养殖—牛粪有机肥还田—高粱种植”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现代农业是沁县发展的引擎

现代农业是沁县发展的引擎。沁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作为长治市首家农业类开发区,围绕有机食品加工、特色农业、健康养生三大主导,力争蹚出一条农业类示范区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循环发展之路,为全县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建设“三晋花园·水美名城”,沁县主动融入全省“一群两区三圈”新布局,主动融入长治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新战略,全力打造环境新优势,全方位推动沁县高质量发展迈入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征程。(李玉娥、刘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xianzx.com/qxtc/133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