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长治沁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我市北部,东依太行山,西靠太岳山,东连武乡、襄垣,西毗沁源,南接屯留,北与武乡及晋中市平遥县相接,素有上党“北大门”“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称。我们一行来到沁县,带您品味沁县这座北方水城的独特韵味。

二郎山上藏珍宝

从长太高速王村收费站口驶出,行驶约30公里来到沁县,记者一行沿国道驶入一条崭新笔直的旅游公路。路面宽阔整洁,路两侧的银杏树挺拔俊秀,农田生机盎然,周边村庄安静祥和……这条路宛若一条气派的“迎宾大道”,欢迎八方朋友的到来。

沁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秀锦介绍:“这条路是沁县国道至南涅水石刻馆旅游公路,它也是我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沁县)境内其中一段。道路全长4.84公里,起点位于国道,路线走向由南向北,终点与西湖大坝相交。于年3月底开工建设,年10月全面完工,现已通车使用,目前,它已成为沁县连接黎霍高速公路的一条重要出境线。”

一路行来一路景。不知不觉,记者一行已行至二郎山上,一座仿古式建筑映入眼帘,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规模宏阔,庄重古朴,引人入胜,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南涅水石刻馆。

走进石刻馆展厅,一尊尊质地精细,惟妙惟肖的石刻造像,让我们感叹古人的超凡技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讲述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引人无限遐想。这些石刻为我国研究佛教、美术、雕塑、建筑、书法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十分难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据工作人员介绍,南涅水石刻馆内藏有北魏至北宋各类造像塔、单体造像以及碑碣等近千件,陈列在石刻馆内的各类造像石塔被誉为“中国之最”,其陈列石刻造像数量之多、年代跨度之久等均居中国之首,南涅水石刻馆因此也被称为“中国民间石刻第一馆”。

一城山色半城湖

沁县古称沁州城,它临水而立,山环水绕,西湖、南湖、瘦西湖、北海和二郎山共同构成“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

从二郎山下来,记者一行行驶到沁县环湖旅游公路。整洁的路旁草木葱茏,飞檐斗角的亭阁,明亮的水上玻璃栈道,古朴典雅的拱桥,清澈如镜的西湖掩映着湖畔的杨柳和红墙碧瓦,路旁的公园内歌声阵阵,彩色的步行道上不乏健走的人群……或泛舟、或漫步、或赏玩、或栖居,环湖旅游公路为游人提供了水陆并驾的观光通道。

近年来,发展旅游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建品味,是沁县一直努力的方向。王秀锦介绍:“沁县环湖旅游公路是一条连接南湖、西湖、瘦西湖、北海等县城周边四大水系的高等级公路,由行车道和绿道两部分组成,全长19.06公里,行车道宽6~12米,自行车道宽3.5米,人行步道宽2.5米,大桥10座,中桥2座,绿化公顷,路灯盏,附属景观有西湖十景、水上舞台、龙舟码头、象棋公园、阁老遗风等地方文化景观,一年一度的端午民俗文化节就是在西湖举办的,今年游客再来沁县观看龙舟赛,一定会有种焕然一新的体验。”

沁县环湖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全面提升了该县水域旅游公路主线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而且通过公路主线的车行旅游路线、生态绿道的步行及骑行路线,串联起南涅水石刻馆、民俗馆、二郎山城郊森林公园、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将四大湖泊(南湖、西湖、瘦西湖和北海)等景点,由点状向带状旅游资源开发发展,进一步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一个“公路+旅游”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从而全面带动了公路沿线多个商业及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沁县水资源开发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路通业兴人人乐

路通百业兴,人在画中行。沁县“四好”农村路及旅游公路的畅通,同时也打开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沿路行至长治沁县册村镇东寨村,我们看到平整的菜地在浊漳河的滋润下长势旺盛。“这是我们村今年试种的38亩青椒,我们计划沿着河流继续种植蔬菜,扩大种植规模。原先进村道路泥泞不堪,来村不易进村更难,在村路修建期间,沁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曹二伟多次利用午休时间,亲自来到东寨村现场监督查看道路修建情况,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如今公路通到村口,村路变得平整,村集体的收益越来越好,就拿玉米来说,价格也比以前卖的高了,每亩能增收元左右,我们村的农产品再也不用发愁卖不出去了!”东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克仁激动地说。

“修路前,道路颠簸车辆行驶难,鸡蛋运送破损多,便宜还没人买,修路后,我们村的鸡蛋供不应求,可以轻松运销至沁县、武乡等地。”郭村镇池堡村民张兆荣高兴地说。

“道路平坦畅通,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基层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是对沁县交通运输工作最朴实的嘉奖。‘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永远不过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地方因为交通而掉队。”曹二伟坚定地说。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xianzx.com/qxtc/13491.html
------分隔线----------------------------